查看原文
其他

【渡过 · 医生专栏】 刘宏:到医院就诊需要注意什么?

渡过作者 渡过 2022-06-06
 刘宏 

精神病人经常会做出一些常人不可理解的事情,由于虚荣心和耻感文化的存在,绝大多数患者及其家属,总觉得患精神疾病、到精神病医院就诊是可耻的事情,不能积极主动就医,增加了治疗难度。

因此,建议出现精神异常,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01   什么情况下必须到精神病医院看病?

建议出现以下情况,要尽快寻求精神卫生机构的帮助:
 
(1)出现感知觉异常情况。如自己看到或听到的事情,别人却听不到或者看不到;反复出现无缘无故的心情烦躁或者情绪低落,发脾气,失眠,坐立不安,无故担心害怕,感觉不安全而反复检查门窗等。
 
(2)出现自己没有办法摆脱的痛苦。旅游、听音乐或者做其他平常喜欢的事情都不能减轻痛苦,亲朋好友的帮助也不能帮自己摆脱痛苦。
 
(3)精神心理异常现象持续2周或者2周以上。
 
(4)精神心理异常现象已经明显影响学习、生活和工作。如无法完成学习;因病反复和家人朋友冲突,甚至威胁他人和自己的安全;工作效率明显下降,甚至不能完成日常工作。
 
(5)周围人认为需要到精神卫生机构就诊或者寻求帮助。如果周围人认为需要,而本人拒绝就诊者,更加需要就诊。

02  去什么医院看病?找谁看病?
 
首先,建议上正规医院,最好是公立医院。至于什么祖传秘方、包治百病的宣传,还是小心一点为好。
 
其次,决定就诊医院以后,提前查看该医院官网中的“就医指南”,明确就诊流程,找到自己喜欢的专家或者医生。这完全是根据自己的感觉,属主观判断,但有时还是很有帮助的。当然如果有其他途径能找到合适医生也是不错的选择。
 
如何选择合适医生?一般医院网站都会有相关科室和医生的介绍,每位医生的介绍,选择医生之前也可以先在网上查看一下自己的病情可能属于什么疾病,然后确定自己的疾病是不是在这个医生的执业范畴内。赤脚医生能看百病,基层卫生医院可能只有内科和外科,越高级的大医院专业越精细,需要患者用心选择。
 
过去,精神病专科医院的医生,一般的精神病都能看,现在也开始分亚专业,比如:重性精神病、心理科(也叫神经症病房)、心境障碍病房(治疗躁狂抑郁症)、物质依赖病房(专治酒精依赖或吸毒人员)、老年病房(老年精神病人)、儿童青少年病房(未成年的精神病人),还有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门诊等。极个别的医生会有更精细的专业方向。如果医生接诊后觉得不合适,大都会主动告诉病人,建议转诊。
 
如果已经确定医院,找到了合适医生,就可以准备挂号。目前医院就诊都是实名制,挂号前先要准备好病人的身份证。一般公立医院都可以网络预约挂号,多数医院提前一周开放号源。比较好的医院、好医生号源都比较紧张,有时需要提前上网抢号。在抢号以前,需要在医院网站注册账号,找到开放号源的时间,提前登录账号准备抢号。比如下午4点放号,就在4点以前准备好手机,登录账号,把最后一步留在4点时刻操作,这样抢到号源的机会相对多一些。

03  如何选择就诊号源?
 
关于医生的号源有好几种,挂号费(公立医院的挂号费都是所在地市物价局批准的)按照由低到高排列为:普通门诊、专家门诊、特需门诊和国际医疗门诊。普通门诊挂号费最便宜在10元左右,专家门诊挂号费一般是十几元或者几十元,市级名医及省级名医的挂号费是30-50元,特需门诊一般是200-300元,而国际医疗部在600-2000元不等。也听说过有极少数顶级医院有近万元的挂号费。
 
大多数医院都有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有的三甲医院可能有全部6种号源。在精神科就诊第一次就诊还需要交“首诊检查费”,因为精神科医生需要和病人交谈,了解精神病人的精神状况。其他科室看病需要通过仪器确定病情,而精神科主要通过医生对病人进行精神状况检查确定病情。心理测试也是精神科很重要的检查手段之一。
 
找到专家以后,就可以多看看这个专家有哪些号源。多数人第一次到医院就诊都喜欢从最贵的号挂起,有时专家的专家门诊号经常爆满,普通门诊却门可罗雀,当然这也和专家门诊限号有一定的关系。可是复诊病人如果只是开药,就想越便宜越好,甚至希望不收挂号费,经常因此和医务人员发生不愉快。
 
如果特别想找到某专家看病,而专家号和普通号都挂不上,也可以看看特需门诊或国际医疗门诊号。当然这需要一大笔挂号费,于经济条件好的人群来说,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办法。

04  去医院就诊前需要准备哪些东西?
 
到医院就诊还需提前准备一下资料,比如以前在别的医院看病的病历本、化验检查报告单以及别的医院给开的药物,如果记不住药名,就把药瓶或者说明书一起带上;另外一定要带上病人本人的身份证,如果未成年人就带上户口本;如果有医疗保险还需要带上保险卡等。

最后一定要带上足够的费用,看病需要检查,还有药费,甚至检查还会发现新问题需要到别的科就诊,如果路途遥远还需要有车费和住宿费。

05  到医院遇到问题怎么办?
 
到医院以后遇到不明白的问题,可以问服务台,或者寻找导诊人员协助。有时护士或者医护人员比较忙,回答问题比较简单,也不要太在意,甚至投诉医护人员服务态度不好。一定要和医护人员一比高低,弄得都不愉快,最后自己病也没看好。

06  候诊时需要注意什么?
 
挂号以后就是候诊,最好在指定的地方安安静静耐心等待,一定不要着急。经常有些病人挂完号,不管诊室是否有其他病人,就直接冲进诊室要求医生马上接诊,否则大发雷霆。如果确实遇到突然紧急情况可以寻找相关工作人协调,而不是大喊大叫去解决。

另外候诊时一定不要在诊室外或诊室内大声喧哗。到了医院,咱们就是一个普通病人或者病人家属,需要保持安静,这是对他人的尊重,也可让医生更好的为病人服务。

07  关于陪同就诊人员
 
看病的过程,建议最了解情况、最有决定权的人在场陪同,其他人在外面等候。如果一个病人、五六个家属,在诊室内你一言我一语,家属意见还不统一,最后医生也不知道听谁的。

如果确实遇到不能确定的情况,需要商量,可以在诊室外一起商量。一大帮人在诊室,会影响医生看病的效果。
 
08  关于就诊检查 
 
医生询问病情后,需要通过检查进一步了解病情。有些检查是确定诊断必须的指标,经常会遇到患者拒绝检查而强行要求医生直接开药的情况,这样医生工作压力更大,对于病人的诊断治疗极为不利。

公立医院的诊疗程序都很严格,医生不仅要对病人负责,还符合各种诊疗程序,有多方面的约束。如果违反诊疗程序,医生会面临无法继续执业的困境。有时医生比病人更难,如果病人或家属再为难医生,医生就难上加难。
 
09  关于服药与复查 
 
医生给开药以后,一定要按时服药,也要定期复查。

医生出门诊是排班的,是固定时间在固定诊室出诊,病人复查一定要在固定时间,去固定诊室,找到固定的医生,这样医生比较了解病情,治疗比较连贯。很多患者或家属想什么时候到医院,就什么时候到医院,随便挂个号找个医生就看了,这样效果也不好。
 
10  为什么医生一般都不留私人电话?
 
有很多患者喜欢要医生的私人电话,一般医生都不会给的。
 
首先医生都很忙,接电话很不方便,出门诊时如果随便接到电话,正在就诊的患者会不高兴,严重时甚至被投诉;其次医生每次门诊都要看几十甚至上百的病人,一般记不住患者的名字,更记不准患者的病情,所以在电话里很难准确说出患者的治疗方案;再次,如果医生经常在休息时间不停接电话,就会影响到上班时的工作状态,对于其他病人也是不合适的。工作状态不佳,出现差错或医疗事故就更麻烦了。
 
11  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需要服用多久?
 
(1)什么时候起效?
 
药物进入体内以后,一部分在体内保存,一部分经过代谢通过大便或者小便排出体外,需要不断补充使体内的药物达到一定的量(浓度),药物才会开始起效。一般精神科的药需要服用2-3周才能达到起效的浓度。

经常有患者服药1-2天看到病情没什么变化,认为药物没有效果,或者担心医生使用的药物不对,就自己把药停掉。如果不能系统规律按医嘱服药,就很难达到疗效。如果系统服药,足剂量6-8周无效才考虑换药治疗,换药前一定要经过医生的全面评估才能决定是否换药治疗。
 
(2)需要服用多长时间?
 
如果药物有效,又需要服用多长时间呢?精神疾病的治疗分为急性期、巩固期和维持期。急性期指病情最严重、症状明显的时期,也是开始药物治疗的时期,多数药物需要逐渐加量,达到一定剂量后快速缓解病情,药物开始起效时间大概2-3周;如果确实有失眠等症状,可以适当使用改善睡眠的药物治疗,所以开始使用药物治疗时,一定不能着急随便停药或者换药治疗。
 
急性期治疗一般都需要8-12周,初始治疗如果疗效不佳,则急性期需要持续更长时间;巩固期是在急性治疗后为进一步缓解症状、促进恢复而进行的治疗,需要继续使用急性期所有有效药物至少6个月,同时应降低应激、监测不良反应、提供支持,以便降低复发的可能性。
 
在急性治疗有效后的2年内,停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复发率超过90%,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5年内复发率超过 80%,而维持药物治疗可明显降低复发风险。

维持期治疗目标为维持症状持续缓解,促进患者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的持续改善,预防复发。因此首次发病病情完全缓解以后,再维持治疗2年以上,再考虑减量或停药。如果病情复发,建议第二次维持治疗为5年,第三次发病维持治疗建议长期。如果长期服药确有困难,建议维持治疗时间不得短于前2次发病时间的总和(如第一次发病时间3年半,第二发病时间4年半),第三次维持治疗时间不得短于8年。

一般建议,病情整个过程中抗精神病药物治疗贯穿始终,巩固期和维持期应加强社会心理干预。
 
简言之,如果是第一次发病,发病急性期治疗至少6-8周,巩固治疗至少6月,维持治疗最少为2年。所以开始治疗至少服药3年比较可靠。

还有病情一般在春季容易复发,因此不宜在春季减量或停药。
 
12  服用精神科药物可以结婚生子吗?
   
结婚生子是每个人的权利,但是因为精神疾病容易复发,且需要长期服药,如果女性停药怀孕后病情复发,药物的影响更加难以确定,很难平衡服药和不服药的利弊。

同时药物对生育的影响不能确定,且精神病人下一代发病概率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因此建议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可以结婚,但不建议生育。至于抑郁、焦虑、双相等疾病的患者,能否生育则需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者简介: 

刘宏,精神科主任医师;中华医学会心身分会成瘾学组委员;大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参与翻译出版美国《临床心理学》(第六版)。擅长精神分析治疗、家庭治疗、现代行为治疗、催眠治疗、创伤心理治疗、危机干预、正念减压治疗。

作者过往作品:
精神科医生谈心理咨询







倾听训练营(第一阶)
倾听并支持困境中的孩子

讲师:于德志

时间:3月23日(明天)
19:30开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